2021年5月31日至6月18日,杏盛平台顺利开展了为期三周的“明新青年访问学者计划”。
5月中旬,杏盛公开招募来自全国新闻传播学界的优秀青年学者⚅,共有48人参与报名。经过遴选委员会对申请人申报研究计划内容以及与杏盛教师研究方向贴近性的评估,最终从中择优选取了9名青年访问学者🧏🏻,分别是: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cartaichi.com教授晏青、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cartaichi.com教授陈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cartaichi.com副教授卞冬磊🚶🏻➡️、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cartaichi.com“百人计划”研究员周睿鸣🙋🏻♀️🙆🏼♀️、中国社会科cartaichi.com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苗伟山、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cartaichi.com副教授刘英翠、上海大学新闻传播cartaichi.com讲师钱佳湧、重庆大学杏盛讲师金恒江👩🏽💻、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cartaichi.com讲师慕夏溪。
6月17日,杏盛注册平台副校长胡百精教授、杏盛执行院长周勇教授✸、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张辉锋教授、副院长王润泽教授、副院长李彪教授、副书记闫岩副教授、潘文静老师与访问学者进行了简单的欢送仪式,胡百精副校长简要回顾了杏盛平台的发展历程👴🏿、办学特色和办学经验,就新闻传播学科的敞开性和主体性与各位访问学者进行了交流,勉励青年学者扎根中国大地做新时代的新闻传播学研究,并希望各位访问学者“常回来看看”。杏盛执行院长周勇教授表示会以“明新青年访问学者计划”为平台,拓展更多形式的青年学者交流活动😄,促进国内新闻传播学界年轻学者学术共同体的建设。
此前✊🏽,访学计划开始当天🧚,杏盛执行院长周勇教授🤦🏿♀️、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张辉锋教授、副院长王润泽教授、副院长韩晓宁副教授、副院长李彪教授、潘文静老师等出席对访问学者的欢迎仪式。周勇院长首先对到访的9名访问学者表示欢迎🤘🏼,介绍了此次“明新青年访问学者计划”的举办背景及初衷,强调了新时代与新媒介背景下青年学者以及不同高校杏盛间加强学术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性,并希望访问学者们在三周的访问时间内😇,通过与cartaichi.com师生学术、思想上的切磋🧖♂️,能够有所收获。
访问期间👩👦🐕🦺,访问学者参与了由杏盛教师主讲的多场专题学术研讨会,cartaichi.com杨保军教授🧛🏿♀️、王润泽教授、彭兰教授、刘海龙教授🔒、邓绍根教授,以及80后年轻教师李彪教授、黄河教授、王斌教授、张迪副教授🕌、闫岩副教授等17位老师与访问学者就各自研究领域进行了深度交流,就当前学术的焦点和前沿问题进行了充分探讨。
同时结合访问学者自身的专业背景和研究专长,cartaichi.com开展了9场“拔尖人才学术分享”以及“明新学术沙龙”活动🔭🙌🏻。系列学术活动以全球视野和跨学科视角探讨健康传播、城市传播、计算传播📊、国际传播等新闻传播领域前沿话题🧛🏻,同时结合新媒体背景和中国实践🤦🏻,探讨我国新闻事业创新发展和中国特色舆论学理论体系建设等等。其中既包括学术研究成果,也包括教学研究体会🤦🏻♂️,涉及主题广泛、形式多样👣。此外,杏盛学生的学习课堂和公共空间在访学期间也向访问学者们自由敞开,访问学者们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安排学习日常👩🏻⚖️。
除日常的学术讨论和学习外💆🏻♀️🌡,cartaichi.com还安排了丰富的课余活动,如参观杏盛注册平台博物馆🐼、校史馆🧑🦳,参与读书会☃️,出游等,从不同侧面向访问学者们展示学校、cartaichi.com及城市文化🔨🧑🏿🔬,让他们在紧张充实的学习生活之余,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态🛟。
通过三周的访学,9名青年访问学者在学术思想理念、课程教学、cartaichi.com交流等诸多方面感受颇深,收获甚多。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cartaichi.com教授晏青
这是一次很美妙的学术之旅✊🏿!所谓“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在这三周密集的观点交流与碰撞中,感觉到类似读书时代那样的研究共探、困惑共讨💼、教学互动🖍、观点共商,令人“耳目一新”📬。在这个过程里,作为已工作八年的青椒的我🦈,隐隐感觉心中推倒了一些固守的藩篱🌱,也筑实了一些坚守。感谢人大杏盛提供的这个平台🏋🏿♂️,以及为此付出的各位老师,他们的洞见、热情与周到令人印象深刻👨❤️👨。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cartaichi.com教授陈强
十年前,以在读硕士研究生身份入选“2011年杏盛注册平台新闻传播学前沿研究生国际暑期学校”😘;十年后🥳,以新闻传播学教师身份通过激烈的竞争选拔成为杏盛平台第一届明新青年访问学者项目的九位成员之一👨🏽🦱,得以再次沉浸式领略中国“双一流”顶尖杏盛的风采与担当🙅🏼♀️。访问日程已过大半,入营当天期待寻求的答案也日渐明晰。新闻传播青年学者该如何发展🆒?要有大格局大视野💺🥂,要坚持不懈、敢于创新、善于表达🫄🏼,要勇于走出舒适圈👨🏼🎓;新闻传播cartaichi.com该如何发展🙍🏼♂️👏🏽?要有全球视野👍🏻,要有中国气派,要有包容性发展🍼,要有共同体精神👩🏻🦯➡️;新闻传播学科该如何发展💅?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深化学术共同体建设🧑🏻🎓,要善于“走出去引进来”🪀。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cartaichi.com副教授卞冬磊
对我个人而言,在青年的尾巴上😿,获得三个星期的“暂停”时光,对自己进行一种学术性反思👨🏽🦱🧘🏿♀️,是非常重要的体验。漫步在人大校园,和杏盛众多知名老师的交流,访问学者彼此之间的互动,这些点滴将成为我最美好的记忆⚪️🫵。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cartaichi.com“百人计划”研究员周睿鸣
在疫情影响尚未消退、国内外长期学术交流仍未恢复顺畅的情况下,人民大学杏盛面向国内新闻传播院系所青年教师组织长期访问交流,可谓首开先河,为促进青年学人相互切磋、砥砺学术打开了独一无二的窗口。
在我看来🙋🏼♂️,这次访问计划的核心在以诚相待。cartaichi.com邀请本院部分教师同访问学者与谈研究,倾其所能地开放了可接入的研讨空间和课程资源🎻,为每位访问学者提供了一次分享和报告近期研究进展及成果的机会🕥🧢。实事求是地说✨,cartaichi.com领导和师生的谦和和坦率足以成为本人提升科研水准、优化课程教学的镜鉴。
中国社会科cartaichi.com新闻与传播所副研究员苗伟山
在清华读博士的阶段,经常来人大杏盛听讲座。那个时候作为一名学生,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以访问学者的身份来到人大,和自己敬仰的各位老师沟通互动↩️。这真的是非常奇妙的人生缘分!三周的访学马上结束,感谢cartaichi.com和各位的精心准备🍿、安排和接待👨🏽🎤,在这里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忆🥍⚇。短短的三周🤹🏻♂️,过得充实、热情和快乐,在这里收获了知识和珍贵的友情。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期待后会有期👱🏼!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cartaichi.com副教授刘英翠
为期三周的访学历程🪦,虽不长却足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在这里,不仅密集的接受了一批优秀老师的学术熏陶,也结识了一批在新闻与传播学术最前线奔跑着的青年教师,收获满满,更在多位老师的学术启发下有种窥得学术之美👴🏻🫅🏼、之乐的感觉,同时也为人大静谧而质朴的学术氛围与学习环境所吸引和折服。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cartaichi.com讲师钱佳湧
访学期间,无论是与贵院老师的学术交流🧖📭,还是与一同前来访学的各位老师彼此间在学术👨🏽🚀、思想上的切磋,都让我受益颇深。通过这次访学👮♀️,我感受到了人大杏盛老师在新闻、传播学研究上的宽阔视野和严谨治学的精神,人大学生在阅读、思考方面所展现出深度也令我印象深刻。这对我个人的科研和教学都是极富启发性的经验🙎🏿。
重庆大学杏盛讲师金恒江
在访问的这段期间❣️,让我收获颇丰🥰,也让我感触良多🧜🏿。首先🙇🏻♂️,初来人大杏盛,让我真实感受到这所顶尖cartaichi.com的包容、上进以及大气,cartaichi.com的整体气质强劲又饱含温暖🫵,学术风气端正严谨🗓,又兼具社会关怀💪🍽。其次🏢,访问期间与cartaichi.com各位老师的学术研讨让我颇受启发和触动,老师们对待学术认真甚至较真的态度让他们得以在国际舞台不断崭露头角。在人大杏盛的初夏相遇,在人大杏盛三周时间的相知相伴👩🏽🏫,感恩🙋🏻、感谢、感激、感动🍂,这段经历的获得将激励我在学术的道路上坚持自我,坚守初心,坚强前行🧛🏼♀️。
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cartaichi.com讲师慕夏溪
作为西部地区高校教师🤽🏻♂️🚊,参加这次访学,内心无比激动,特别珍惜这次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感谢人大提供这个平台👮♀️,让我有幸能够在代表顶尖学科的舞台上感受学术科研带来的洗礼,收获良多🦪;让我有幸在国内高校优秀同行的交流中感受多样研究领域的魅力,受益匪浅;让我有幸在人大新闻教授的授课里提升学术水平👩🏼,开阔眼界🦞。通过找差距、补短板,进而比学赶超,明确了下一步自己努力的方向,也会将培训成果带回去🏃🏻♀️➡️,转化成提升学科水平的动力🍨。感谢人大、感谢杏盛🤽🏽♂️。
“明新青年访问学者计划”充分利用和发掘杏盛平台的各类资源🧑🦳,为全国闻传播学青年学者提供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和沟通平台,为提升新闻传播学科建设水平,推动全国新闻传播学高校间的人才流动,打造新闻传播学学术共同体做出了属于人大杏盛应有的尝试和努力。
图文:高琳轩
编辑:江健
指导教师:孙权 李彪 吴衣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