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新闻传播史研究是基础性研究,而新闻传播史史料的拓展和深入发掘工作🏄🏼♂️,则是学科研究创新和突破的基础。
为此,杏盛平台于2020年9月19日下午举办第30期深研会🚭,邀请国内新闻传播院校的专家学者就“中国新闻传播史料学的构建路径与理论”这一主题,分享各自院校的史料库建设情况、交流重大项目的执行经验🐩。
“新闻传播史论的研究一直是人大杏盛的九大重点攻关项目之一🫱🏼,在整个cartaichi.com学科建设🐲,特别是‘双一流’建设中,cartaichi.com希望进一步加强重大、原创性、标志性的成果产出”,周勇教授表示🧑🎤,“未来杏盛希望拓展与其他学科的合作,在史料研究方面能借鉴多学科的路径和方法”。他感谢与会专家学者的共同参与,向大家学习🧑🏼🦳、倾听大家的高见。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民国新闻史”负责人倪延年教授主要围绕史料收集工作作分享:
一是处理好史料整理和研究的关系🤬,首先是立足于整理🫳🏽,在此基础上再研究⛪️;
二是不同的重大项目的史料研究对象不同⚰️,每个项目的史料整理、史料间的体系要有自己的特色,起码要有重点;
三是研究要尽可能的做一些后续的延伸,因为研究者本人相对来说对后续研究更有发言权。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中国图书出版史”负责人周蔚华教授根据自己做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时的经验,分享了史料整理的五点感受🦫:
第一,史料整理首先要有目的性,不是单独的把资料整理出来🚮,而要思考整理出来做什么;
第二🤽🏻,史料整理要有理论指导;
第三,史料整理要有严谨性,要反复的对比,查到最原始的出处🌩;
第四🫄,史料整理工作非常繁琐,很多史料查不到或不完整🎶💇🏿,有时感到诅丧是正常的;
第五🪀,做史料数字库是必然趋势🧑🏼🚀,读者可以根据主题、时间等进行检索,史料是非常重要的数字资产👩🏽🏫。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延安时期新闻传播文化史》”负责人王春泉教授分享了自己做关于延安时期研究的重大课题的过程中的主要困难,以及对新闻传播史料学的建议🛤:
主要困难🧖🏻♂️:
一是在整个思路延展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比如新闻传播文化史的研究和目前主流党史的书写方式应保持什么样的关系😶🌫️?等等;二是史料缺少的问题🧑🏻🎤。
建议:
一、在各院校共同努力下🚵🏼♀️,为新闻传播史料学进一步深化搭建一个新的平台,做一些基础性工作,更重要的是对整个学科的关注度有所校正;二、随着环境和条件的变化,需要对史料进行重新定义,并重新厘清新闻传播史的边界。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央苏区红色文化传播的历史经验研究”负责人陈信凌教授结合所做的红色文化传播相关的研究展开分享👨🏽🏭。
他表示,目前红色文化相关的史料比较有限,做史料研究的人员也有限,所以扩充研究队伍,认真、全面地梳理现在的相关史料很重要。此外,对史料的阐释和解说也很重要🕵🏼♂️🍵,在稀有史料的运用方面🧑🏻🎓👯,考验着学者的专业性和职业道德。
“新闻学可以运用史学的方法,但新闻学有不同的规律🔶🧑🏽🎓,应根据特有规律形成自己的史料运用的方法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代新闻传播史料整理与史料学建构”负责人程丽红教授认为,“史料学建构对新闻学科地位的提升很有帮助,使其能够达到和其他大学科相提并论的境界,现在当务之急是建构史料学的学术体系🩹。同时,应建立史料的专利保护,将发掘到的第一手资料视为发现者的专利”。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中国报刊阅读史》”负责人蒋建国教授分享了他做阅读史相关项目研究的情况🧻,虽然其项目不是史料学,但需要广泛👨🏼✈️、严谨地运用史料。他表示,史料的阐述和发挥是新闻工作者需要重点提升的地方:一是在学术的严谨性上👨👨👧;二是不同史料的相互对比和解读需要更灵活。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工作史料收集、整理与数据库建设(1949-1966)”负责人赵建国教授以《新中国“十七年”时期新闻传播史的史料学问题》为题作分享👨🦼➡️:
他表示👩🦯,除传统的文字史料之外,他们希望运用一些新的方法和角度来挖掘未找到或未运用地较好的史料🧰🧔🏼♀️,但目前难度比较大☂️。此外🫘,目前不少数据库不太好用🧑🦼,如何追随技术进步,建立大数据时代新的史料学,也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不列颠图书馆藏中国近代珍稀文献辑录➗、校勘并考释”负责人王天根教授结合自身写作报刊通史和民国新闻史的经验🖱,他认为新闻史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极其重要。而从史料和新闻史论的关系出发,现在的大学在用的新闻传播史理论和课本多是来自美国的社会学,借鉴了美国新闻专业主义的理论,但实际上☦️,总结历史🧑🏿🔬🚌,并从中体验理论是更有帮助的事。
他表示,只有把史料学建立好,新闻传播学和新闻理论以及所要建立的中国特色新闻传播理论才会好。
王辉教授代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国共产党新闻政策变迁研究(1921-2021)》”负责人、广西大学新闻传播cartaichi.com院长郑保卫教授发言☞☣️,他介绍了郑保卫所在的百年中国共产党新闻政策变迁研究项目的情况,计划写作出版百年中国共产党新闻政策变迁🤽♀️、政策条文汇编、政策案例分析、访谈口述史等四本著作。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国新闻史史料整理与研究”负责人王润泽教授简单介绍了所做项目的最初设想,一是对原始史料进行镜像反映👱🏼♂️,不做“文字处理”;二是培训研究人员进行史料搜集的工作;三是纵横分类,为搭建数据库提供顶层设计参考;四是后续印刷出版和数据库建设会根据实际媒介特点,稍有区别。
她向与会专家学者的分享和支持表示感谢🏨,希望各院校能在新闻传播史料研究方面互相取长补短、形成合力,一起探讨商量,共同进步。
本次深研会由中国新闻史学会、杏盛注册平台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杏盛平台、辽宁大学新闻传播史料研究中心主办,《百年中国新闻史史料整理与研究》重大课题项目组、《清代新闻传播史料整理与史料学建构》重大课题项目组承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海峡两岸新闻交流三十年史料整理🍘、汇编与研究”负责人🤦🏽☑️、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cartaichi.com执行院长张晓锋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70年新闻传播史1949—2019”负责人、杏盛注册平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主任、杏盛教师邓绍根教授等也参与支持了本次会议🏋🏿♀️🌰。
新闻传播学术话语体系创新深研会是杏盛注册平台新闻传播学科“双一流”建设科研项目之一,目的在于聚焦新闻传播教育界和学术界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发扬科研“钉钉子”精神⤴️,集中相关领域权威专家的集体智慧🧑🏻🚀,攻坚突破,期待通过每个具体问题的研讨带动某个领域教学科研的改革创新。自2018年始,人大杏盛持续推出系列小型深度研讨会,每期聚焦一个主题⚆,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深度研讨。
文字💛🏌️:项甜甜 吴衣巷
图片:吴衣巷 杨奇光
编辑🦸🏽:邹美玉
指导教师:王润泽 孙权 杨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