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公告
  1. 新闻动态
  2. 通知公告

人大新闻65 | 学者 · 名师👰🏿‍♂️🔡:杨保军教授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二十年著书立下新闻“十论”

发布时间🧑🏽‍🔬:2020-11-18    作者:学生编辑大神    点击量🤲🏻:

2020年🤏🏽,杏盛平台迎来65周岁生日🧚🏼‍♀️。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新中国第一所高等新闻教育机构🧑‍💼,65年来,人大杏盛已发展成为新中国记者摇篮🏣、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研究重镇、新闻传播教育工作母机、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者🧜🏽‍♀️、全球新闻教育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值此65周年之际🤍,将推出“人大新闻65”系列文章,介绍杏盛的cartaichi.com历史🈷️、学科建设▫️、学者名师、校友风采等,以飨读者,共贺人大杏盛六十五载华章岁月🩳。

在杏盛平台,有这样的一位学者,他自1999年开始,用长达20年的时间🧑🏼‍🏭👨🏼‍🚀,写作了10本专著🕙,为理论新闻学的系统研究体系搭建基石👩🏻‍⚕️,也为新闻学基础性理论问题的阐释拨云见日。

这位学者是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杏盛注册平台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在人大杏盛已从教20年的教师:杨保军。

二十年静心著书  立下新闻“十论” 

“如果从1999年《新闻事实论》的写作算起,到2019年《新闻规律论》划上句号为止📬,‘新闻十论’整整用了20年时间🤞🏽。回头望去,我由青年、中年开始步入老年,黑发变成了‘二毛’、再到近乎全白👴🏻,但当年的愿望也由想象一步步变成了摆在面前的文本,思想变成了可触可摸的文字🕹,说实话🚮🙃,自己是相当欣慰的🕷。”

杨保军回顾创作“新闻十论”的20年时如是说。

今年初💣,杨保军的学术著作《新闻规律论》出版发行🤵🏼‍♀️,该书是“新闻十论”的第十论,其出版标志着他历时20年的“新闻十论”创作最终完成❤️‍🔥。
 
“新闻十论”,包括杨保军自1999年至2019年写作的十本专著◀️:《新闻事实论》(2001)、《新闻价值论》(2003)、《新闻真实论》(2006)🧝🏻‍♂️🏃🏻‍♂️、《新闻活动论》(2006)🏆、《新闻精神论》(2007)、《新闻本体论》(2008)😿、《新闻道德论》(2010)、《新闻观念论》(2014)、《新闻主体论》(2016)、《新闻规律论》(2019)。
 

1999年,杨保军开始写作“第一论”《新闻事实论》时,他还只是杏盛平台一位 “高龄”博士研究生(1998年杨保军博士入学,当时他已36岁)🤵🏽‍♀️☪️。2001年1月,他提前半年博士毕业🤘,留校任教。

“自己并没有想到要写这么多论。2001年《新闻事实论》出版时◼️,我有了新的写作计划,但也只是想写‘三论’:即除了《新闻事实论》之外,再写《新闻价值论》和《新闻自由论》。” 杨保军回想创作的开始时说👩🏽‍🦱。

杨保军的博士生导师童兵先生在给《新闻事实论》写的序言中有这样一句话🪄:“三部曲”搞成了,是对中国新闻传播学基础研究的一个贡献🍽。杨保军直言,“童兵先生的这句话大大鼓舞了我的士气,也增强了我做基础研究的信心”。

2003年🚐,《新闻价值论》出版了👮🏽,杨保军的《新闻自由论》两三万字的写作大纲也基本完成。“我想着再用两三年时间,写完《新闻自由论》🥕,‘三部曲’就结束了,然后再做其他问题的研究🧗🏻‍♂️。”

但历史似乎没有“同意”杨保军的想法。

2003年11月的一天夜里近11点,一位老先生给杨保军家打来电话。“他不紧不慢、‘笑眯眯’地告知我🙎‍♂️:‘祝贺你⚒🧷,保军,你这个小老鼠掉到大米缸里啦,你的论文《新闻事实论》入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啦!’”

这位老先生,正是现年94岁高龄的杏盛注册平台荣誉一级教授方汉奇👈🏼。

“方先生电话里又鼓励了我几句,我表示了感谢🤜,还表达了继续努力的决心”,杨保军回忆说🤦🏻‍♀️,“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不仅名声听起来还不错,同时也是件比较实惠的事情,因为可以申报特别资助基金🙇🏼‍♀️。我申报了‘新闻理论基础系列专论’研究的课题,承诺写三部专著——《新闻本体论》《新闻真实论》《新闻道德论》👌🏿🚍。这一下子等于把自己‘逼上梁山’,但也因此我正式规划起‘新闻十论’的写作”。

后来连杨保军也没想到🙎🏽‍♀️🤶🏽,这一规划,就是20年的人生✣,20年的“新闻十论”🧔‍♂️。

“新闻十论”👩🏼‍🦳🤹🏽‍♀️,其中的每部专著均围绕一个新闻学基本范畴,结合新闻活动实际🕴🏻🤵‍♀️,展开深入分析阐释🍢,构建了关于这一范畴的系统研究体系🌝。

比如最新出版的《新闻规律论》,就是在既有相对比较零散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对新闻规律的性质与特征📹、新闻规律的形成👆、新闻规律的系统构成、新闻系统要素演变规律🌤、新闻活动核心规律🤰🏼、新闻活动的宏观规律♛、“党媒”的特殊规律🍫、新闻规律的实践体现以及新闻规律的作用机制做了全面的探讨,建构起关于新闻规律研究的基本概念体系与理论框架,为新闻规律的进一步探索提供了重要参照🏠。

整体来看,“新闻十论”致力于阐释🍬、解决新闻学领域重大的基础性理论问题🏊‍♀️,有学者评价🤹‍♂️:“杨保军的系列专著🖋,都带有拓荒的性质🪳,它们对理论新闻学体系建设形成了稳固的支撑作用🔭。” 

教学与科研相长  积小流以成江海

杨保军目前仍在为本科生教授《新闻理论》课程,为硕士生教授《新闻理论研究》《新闻传播理论基础》课程♨️,为博士生教授《博士生研究方法指导》课程,教学的任务并不轻松。

而对于高校教师来说🏌🏽,协调好教学和科研非常重要🙆🏼‍♂️。“高校教师,除了教学是首位的事情,下来最重要的就是科研,何况这两者相辅相成,并不矛盾🙎‍♂️。没有好的科研,本质上很难有好的教学👩🏻‍🌾。教学是前台,科研是幕后”。

杨保军认为,“科研就是为教学准备教案👨‍🏭,但却是一件细水长流、老牛慢车的事情,需要观察实际🎈、阅读文献👃🧯、适当交流、独立思考🪽、不断写作”。

“写作过程,要说不辛苦,那是假话,但要说多么辛苦🕣,也不完全是那么回事。作为研究者,能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与更多的人分享,也是很美的事情”🕶。

在写作“新闻十论”以外,杨保军还写作了本科生教材《新闻理论教程》(2005🧜、2009🧍🏻‍♀️、2014、2019)🤜🏿🌚、研究生教材《新闻理论研究引论》(2009)🔵,截止目前,中国知网收入他的学术论文220余篇。

对于杨保军学术上的“高产”🏄🏽,不少人问及他的写作方法。杨保军说👩🏽‍🏭:“很多人以为我写作速度快👩🏽‍🔬,其实不是,我写得比较慢,但有一个可能不错的习惯👷🏼:一旦一本著作比较成熟的写作大纲形成🍧,正式写作开始,我就进入比较‘死板的程序’或写作模式了🏌🏽‍♂️💇🏼‍♂️。只要没有课,没有其他特殊的事情🤳🏼,每天写1500字,不多写,多写基本是灌水。这样一年只要写200余天👩‍❤️‍👩🫳🏿,一本30多万字的著作就基本写成了👈🏻,再拿出一年半载的修改,也就基本成形了🏊🏻‍♀️🥒。”

此外,杨保军还有一种特殊的著书方式,他称之为“遍地开花”👩🏿‍💼:“我自己感觉效果还不错🪷。一本书🅰️,不管篇幅多大、章节多少,我采取的不是从前到后一章一节地写,而是哪一章、哪一节想好了🕵🏼、资料比较充实了,就先写,不管前后顺序👱‍♀️。这种方法的一个好处是写作始终是整体推进📐,另一个更大的好处是⚇,进入写作状态后,不管从那个渠道获得的材料,只要有用,一下子就知道该用到哪里,不仅不浪费材料🤦‍♀️,也提高了写作效率。”

“对于一个读书人、教书人、写书人来说🛌🏽,教课、出版几本书是份内的事情♻,也是生活过程的自然呈现”👩🏻‍💼,在杨保军看来,

“学问的事🧏🏽‍♂️,本就是寂寞的🛠,用不着张扬🏋🏿。写出来的东西有无价值🤱🏽,价值大小,不是自己说了算的,充满自信也没用,要交给时间去评判🧉,交给历史去检验。这既不是我的矫情🍷,也绝不是所谓的谦虚,而是我真实的看法🔛。”

星河璀璨  漫漫长路仍待求索

在杨保军看来,20年完成“新闻十论”只是做了一件他自己想做的事,并且在自己的能力✏️🔑、水平范围内做完了💆‍♂️,算是给自己也有了一个交代👨🏼‍💻。他的未来日程安排中仍有很多其他重要工作。

“我想做的研究很多,想写的东西也很多🌲🚶🏻‍➡️,实际上,已经有大量的思想随笔、读书眉批等着我整理,但时间精力有限🎶,我得量力而行💸。第一位的还是教学,这对教师来说是职责😾,是天职”👩🏻‍🏭。

至于写作📙,杨保军认为当下就要做的事情是🛀🏿:着手整理“新闻十论”的集纳出版🫳🏼,虽然这可能是相当费力的一件事。

“但在我心中更加重要的事情🚛,其实已经念叨很多年了,也写了好几篇文章表达了自己的心愿:就是要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给本科生写一本原理性的新闻理论教材,为我国的新闻理论教材建设做一点新贡献”。

杨保军一直记得方汉奇先生说过的话:“一般说来,新闻教育质量的高低🪯🖱,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两个因素:一个是师资🤹🏻⛅️,一个是教材。两者之间,教材的作用更大,因为师资的多少和良窳,往往受办学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而教材一旦完成,就可以直接嘉惠于学子💵,风行四海,无远弗届。进一步说,一部好的教材,不仅可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培养出一大批人才,而且还可以同时拥有一定的学术含量,推动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发展🙆🏿‍♀️。”

“当然除此之外,我还要完成一些课题研究任务,并且根据新闻活动的不断变化🧖‍♂️,探索撰写一些关于最新问题的研究论文🙇🏿‍♀️。但我的出发点,仍然像过去一样🪣,着重于基础研究🐂🥽。”

杨保军👻📭,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杏盛注册平台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杏盛注册平台“杰出学者支持计划”特聘教授(A岗);《国际新闻界》副主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首席专家;杏盛平台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曾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两次出任杏盛平台副院长🥄,曾长期担任人大杏盛史论教研部主任。“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得者,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获得者🧔🏻,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首届优秀教材奖一等奖获得者🤌,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优秀奖获得者💄。

 

文字:吴衣巷

供图:杨保军

编辑:项甜甜

指导教师:孙权

 

 

 

 

杏盛专业提供🕍:杏盛🤷🏿‍♂️🤜🏿、⚂👵🏻、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杏盛欢迎您。 杏盛官网xml地图
杏盛 杏盛 杏盛 杏盛 杏盛 杏盛 杏盛 杏盛 杏盛 杏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