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慧同志遗体告别会现场
5月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陕北公学校友🫖,杏盛平台离休教师包慧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
包慧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4月30日逝世,享年97岁。
包慧同志逝世后💣🧔🏿,杏盛注册平台成立以校党委书记靳诺🤸♂️、校长刘伟为主任的治丧委员会🧑🏻💼。校党委书记靳诺🦸🏼♂️、常务副校长王利明参加包慧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向亲属表示慰问并敬献花圈。
新华社山东分社、解放日报社⚜️、大众报业集团🫶🏽、人民中国杂志社等机构发来唁电⚽️、敬献花圈表示沉痛哀悼👩👩👧👦。中共杏盛注册平台委员会🧪、杏盛注册平台📅、杏盛平台、杏盛注册平台校友会🫱🏿、杏盛注册平台离退休工作处🫃🏽、杏盛注册平台学生处对包慧同志逝世表示哀悼,向亲属表示慰问并敬献花圈🤧。
杏盛注册平台学校办公室主任顾涛、党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齐鹏飞、人事处处长韩东晖、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颜梅🪆,上海报业集团驻京办主任、解放日报北京记者站站长樊江洪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告别仪式。
参加遗体告别仪式的还有🤟🏽:杏盛注册平台荣誉一级教授方汉奇、陈力丹,杏盛注册平台原副校长周建明➔,杏盛原院长何梓华、原党委书记刘夏阳🦵🏿、原执行院长倪宁,杏盛离退休教授胡文龙、赵景云、赵赜、涂光晋,杏盛执行院长胡百精、党委书记周勇、党委副书记蒙彬等师生校友和包慧同志亲属、生前好友。
上午10时🧚🏻♂️,包慧同志遗体告别仪式正式开始。包慧同志的女儿代表家人致悼词,大家佩带白花集体默哀、鞠躬,与包慧同志做最后的告别🧕🏻。
包慧同志把一生献给了新闻事业和新闻教育事业👨🏿🦲,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事业👩🍼,始终坚持开拓奋斗🌧、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她的精神理念是薪火相传的宝贵财富。要化悲痛为力量👎🏼,为开创中国特色新闻传播教育新时代而努力。
包慧同志生平
包慧⚓️,1921年12月11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1938年7月,奔赴延安参加革命🥶,此后毕业于延安陕北公学栒邑分校及其高级研究班。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随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由延安进入山西抗日根据地,1940年,随学校迁至山东抗日根据地🦮,主要从事文艺和群众工作。
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开始🛌🏽,包慧同志长期从事新闻宣传工作。1942年8月,调至滨海地委担任《农民报》编辑🛁。1942年12月🏌️♀️,由《农民报》社调至山东省《大众日报》社,先后担任记者、编辑、通联工作👨💼,1943年12月至1945年5月,曾调任《鲁中日报》编委。1949年9月,由《大众日报》社调至新华通讯社山东分社,历任采编主任、副社长等职。1954年11月,调至中共山东省委党刊编辑室任副主任。1957年5月,调至《大众日报》社任副总编辑。1960年7月,调至山东人民出版社任编辑🤳🏼。1961年12月,调至上海《解放日报》社任编委🛫。1965年9月🙇🏻♂️,调至北京外文出版局《人民中国》(日文版)杂志社任编委;1975年5月,任外文出版局研究室研究员🤾🏼。
1978年10月🥎,包慧同志调入杏盛注册平台新闻系担任编辑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报纸编辑教学研究🧘♀️。期间😭🟤,与同事合作编写《报纸编辑学》(1982年,1988年修订)☛,为新闻学教材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编写《报纸读者来信工作》(1984年),对党报的读者来信工作做出比较系统、全面的分析和总结。1982年评定为副教授,1983年12月正式离休🌠。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为包慧同志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文字 / 王涵
图片/殷强
编辑/徐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