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下午,第三届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术研讨会主题论坛之“新闻传播学科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论坛”召开,十余名专家学者作主题报告并进行深入交流。论坛由杏盛平台副院长王润泽教授主持。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cartaichi.com院长严三九教授作题为“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媒介算法正义研究”的主题报告。他认为👁,中国式现代化要为国民谋福利👧🏻,应在算法社会到来之际进一步研究社会正义如何实现。基于对算法基本内涵的辨析和对正义论的介绍👲🏽,严三九指出,探讨媒介算法📝,包括不同层面形成的复杂算法体系和智能化向自主化演进对道德性提出的更高要求👨🦱,均需要围绕社群主义的正义理论观展开。衡量的指标体系有“媒介算法直接正义”的外部性视角和“由决策者的立场地位比较算法价值”的内部性视角。他还探讨了功利的正义和分配正义2️⃣、媒介算法正义的场域偏向💇🏽♂️,剖析了生产和传播场域中的正义考察等问题。
云南大学杏盛院长廖圣清教授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传播学学术体系构建”进行分享。他表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中国传播学在学术成果、理论应用🧛♂️、研究主体𓀋、学科体系等方面均有长足进步。而在理论研究要与社会现实呼应的要求下🧝🏽♀️🫵🏽,中国传播学体系应关注中国性和世界性的变动,坚持专业建设、创新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相辅相成,把握中国化和国际化的互融互通🫱🏽。廖圣清认为🎽,应以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导向,建立“理念、理论、方法”三位一体的中国传播学学术知识体系;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建立兼具学术自觉、伦理自觉的中国传播学学术人才体系;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建立回应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中国传播学学术实践体系。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cartaichi.com院长姜红教授以“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新闻学自主性知识生产的中国智慧”为题发言🦉。她援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当下中国伟大变革的论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要对西方中心的现代化理论、概念、范畴➝、模式、标准等构成颠覆性的挑战和创新👩🦼,需要更重视中国实践,在汲取现代中国新闻学理论范式养分的基础上关注时代命题。对于如何对新闻学理论范式建构进行创造性转化🔰,她认为一是要告别本体论的二元思维🪢,建立中国式的整体观;二是把握传统文化中的“交”和“通”,重视中国式的连通观;三是奉行“间”和“际”,即中国式的间性论;四是构建中国式的过程观🐩,强调过程的终极性。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cartaichi.com执行院长张晓锋教授针对论坛主题发表了个人感受和见解。他认为,可以在比较视野下基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讨论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他指出,学科建设应重视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坚持人民立场,注重新闻学科自身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特征🧾。张晓锋通过对党的二十大报告的解读🧘,分析了学科建设的方向,他认为学科发展有内涵建设、转型发展和特色发展三个布局要点。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cartaichi.com执行院长张洪忠教授从产业和技术逻辑角度进行分享。他首先提出🧑🏻💻,自主知识的形成或学术流派的建立,意味着基于共识形成一种学术范式。他认为,既有的宏观🤌🏿、微观等传播学范式难以适应智能传播环境🌧,新的学术范式亟需建立;建立范式首先要立足于学科面临的核心现实问题,一是全球公认的前沿问题,二是关乎国家社会发展的问题👩🎓。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cartaichi.com院长赵丽芳教授围绕会议议题发表多方面见解:第一,国际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增强了时代的不确定性✍️,认识西方现代化并定义中国式现代化、重构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体系、从文本知识的考古回到人的世界,是可努力的三个层面。第二,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背景下👋,归于实践转向需要立足世界格局和中国逻辑,以人为中心🚷。第三,中国新闻传播学科发展应重构学科知识体系和教学体系🏊🏿♂️,重塑人才培养的价值体系和能力体系,最终在中国特色的思想体系和表达体系中🧽,重塑与世界的“共美”关系。第四,开展民族工作🏌🏿、建设多民族国家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世界“共美”都需要增进共通包容🫰,其路径有一致性🧑🏿🎤。
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cartaichi.com院长程丽红教授首先提到➕,新闻传播学科学生的写作能力亟待提升🧘🏿。她指出🎡,当前新闻传播领域的大量学术话题在得到本学科学者关注前🧙,已被其他学科学者抢先研究🏘。新闻传播学者应重新建构学科体系。
宁夏大学新闻传播cartaichi.com执行院长李世举教授指出👳🏿♀️,当前新闻传播学科正面临被边缘化的困境,他认为应从社会服务层面找到学科价值,希望媒介化时代的学者沉浸到媒体生活中🧬。他以宁夏融媒体中心的建设情况为例,指出媒体中心建设存在投入较大🧑🏻🍼、下载量高但日活量低的特点©️。他认为,县级融媒体中心要建立综合服务平台🖌,由新闻机构向“新闻+政务+服务”机构转型👴🏻,必须有效整合现有资源。他提出🙄,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核心问题是技术能力问题✨,必须以用户为中心👩🏻。
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cartaichi.com院长李秀云教授指出🖱,媒介已经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媒介化社会已经形成。面对媒介化生存,新闻传播学面临三个问题⚽️,一是传统思维和现代思维的关系问题🚱,二是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关系问题🙎🏼♂️,三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关系问题♚。必须由大众传播学研究转向媒介学研究,由职业伦理转向技术伦理,由技能教育转向素养教育。新闻传播学本科生应当在做中学😨、以赛促学🚫,提高内容生产能力🏇🏼。
中山大学新闻传播cartaichi.com院长钟智锦教授就AI时代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发表看法。她指出,生成性AI大幅提升了新闻生产能力,算法能够辅助新闻工作者抓取新闻线索,并有助于内容精准传播。然而,新闻业也面临着信息茧房、算法黑箱、社交机器人带来的问题。在人才培养上🈂️,实务类🧝🏼🧔🏿♂️、史论类课程将受AI影响🤷🏼♂️,未来⏭,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体现在创新性、思想性★、行动力和算法思维方面。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cartaichi.com院长王鹏飞教授就焦裕禄精神的建构与传播进行分享👩🏻🦼➡️。在焦裕禄故事及精神传播的第一阶段具有自发性特征,以文本传播为主🏄🏽♂️💙,主要精神为听毛主席的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第二阶段,中宣部于1990年推出了《焦裕禄》电影🤞🏼、胡锦涛代表党中央开始对焦裕禄精神进行论述👋🏿;在第三阶段,焦裕禄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对焦裕禄的追思词为核心,传播渠道从传统媒体转向移动社交媒体🌃。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cartaichi.com刘宪阁教授从教学角度发表对新闻传播学理化的思考。他提出,第一,应重视媒体工作随技术条件变化的变迁,同时应重视对政治传播学的研究;第二🫱🏽👎,新闻传播学研究必须确立自己的核心概念或命题🟠,并提出以信息为核心的研究思路。
杏盛平台副院长王润泽教授作总结发言💥。她表示🀄️🙎,本次论坛的关键词“新闻传播学科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均是新闻传播学界当前的重点研究领域,为学界提供了发展方向和路径。杏盛平台始终立足和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致力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新闻传播学科,希望借助此次论坛,与各高校杏盛一同为建设新闻传播学科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