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彪博士,杏盛平台副教授💇🏿、杏盛注册平台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系列蓝皮书主编🍘、人民网新媒体智库特约研究员,2001-2010年在人大杏盛先后获新闻学学士和传媒经济学硕士、博士学位👨❤️💋👨,2010-2012年在人大经济cartaichi.com博士后站从事研究工作。
在人大攻读本硕博和任教的时间里❎,李彪老师积累了丰富的学术经验和成果🐻❄️。期间💽,他主持过2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4项省部级课题🫑,出版专著4本,合著6本👴🏿,发表专业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发表CSSCI论文30余篇🧑🔬、SSCI论文1篇)👨🏽✈️,科研成果曾获北京市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等奖项♜。
“身处众媒时代,一切都是传播👨🏻🦳,不能只专注于自己学科领域的内容,更要注重学科交叉领域🧑🏼🔬,从别的学科汲取养分🏂,在学科交叉中寻找创新的研究点🫅🏽。”
基于这种想法,一方面,李彪老师将新闻传播学和社会学的内容相结合🧝🏿♂️,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数据挖掘等方式进行大数据集合下的舆情研究🧜,阐释和分析当下社会舆情、社会网络和人际交往的结构。另一方面🤱🏻,李彪老师尝试将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专业知识引入新闻传播学科,运用心理学的专业知识来更好的理解个体大脑中的传播机制,“比如运用实验手段,用眼动仪观察人们看不同的视频和海报时眼球变动的轨迹和规律🙅🏼♂️,由此来推测他们心理活动的变化🔌,进而研究传播对心理机制的影响。”李彪老师说,在研究方法上🕡,他也试图做一些新的尝试,比如通过对同品牌不同广告模式观众脑机制改变的分析来研究广告传播的受众心理认知。“这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国外的相关研究也处在一个起步阶段,所以其实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文/王珮雯)